一、 民营钢铁企业现在已不再追求规模
中国钢铁生产企业500多家,其中民营钢铁企业400多家。年产量大致是国有民营各占一半。
400多家民营钢铁企业中,产能1000万吨以上的7家;300万吨至1000万吨的43家,100万吨至300万吨的不到200家,100万吨以下的近200家。
100万吨以上企业的年产量占全部民营钢铁的75%左右,100万吨以下的占15%,年产量7000多万吨。
以上不包括“地条钢”企业(产能7000多万吨)。
从2011年开始到现在,钢铁行业一直被产能过剩、效益低下所困扰,钢铁企业自喻为“过冬”。
2012年以前,民营老板们觉得这是周期性的,咬咬牙,挺两年就过去了,没曾想都四年了,还在过冬,而且越来越冷,于是老板们开始认真思考,觉得不是周期性的,而是规律性使然。
因此,从2012年开始,民营钢铁企业不再追求规模,产量增幅由2012年的21%直线下降到去年的1.16%;钢铁投资积极性迅速衰退,投资增幅由2008年28%下降到2013年的4%,去年进一步降低。即使投资,也主要是工艺配套和节能环保。民营老板们普遍开始思考如何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有少量企业出局,一批小企业关闭停产。矿山企业已经有三分之二以上关停。但出局的和关停的都是因为长期亏损,或盲目扩张,投资失误,资金链断裂。而不是因为环保不过关,也不是因为政府强行关闭。
二、十三五期间是钢铁行业最难过的五年。
根据世界发达国家和产钢大国的发展规律,人均产钢600公斤便开始进入峰值平台,5年左右之后开始大幅下降至人均500公斤,进入严重过剩阶段。按照这个规律,我国人均产钢2013年就已达到600公斤,进入峰值平台期已经两年,如果峰值平台期5年左右,那么2018年开始大幅下降。按人均500公斤计,钢产量将下降到6.5亿至7亿吨之间,即8亿多吨要缩减掉1亿至1.5亿吨。
恰恰在这个时期,世界形势发杂多变,全球经济复苏延缓,中国经济连续下行,通缩趋势明显,需求萎缩持续。
尽管提出新常态的各种应对之策,但改革红利不会很快释放,创新活力不强,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出口低位徘徊,消费拉动不会刺激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连年下降,房地产已经处于峰值平台,新环保法和资金压力不断加大。
所以2015年和十三五期间,特别是2018年以后,是中国钢铁日子最难过的时期,开始过“寒冬”。
三、十三五期间民营钢铁企业两极分化分化格局将基本形成
从冶金商会最近这几年的调查摸底情况和2013年以来连续组织的四次大规模现场经验交流会效果看,钢铁老板们转型升级不只是在喊口号,而是动真格。
从发展趋势看,民营骨干钢铁企业转型升级势头较好。200万吨以上的企业,除极少数外,都在理顺自己的发展思路,修改完善自己的发展规划,制定管理创新措施。其中有一批企业,特别是300万吨以上企业已经在发展理念、商业模式、工艺技术、品种质量、管理创新、节能环保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这些企业绝大多数都是盈利的,据对90家民营企业统计(产量占70%),2012年吨钢利润100元,2013年56元,2014年68元元,均高于同期行业平均值。
从负债情况看,平均负债率为68.3%,略低于行业平均值。
从管理模式看,他们普遍强化市场反映机制,充分运用网路手段,瞄准客户,坚持多品种小批次,在专业化和做精做细上下功夫,在各工艺环节的无缝对接和精细化管理以及相应的考核机制上下功夫,全方位系统降本。
市场不需求的,长期亏损的产品,宁可停产也不生产,这是民营老板的天性。
裁减冗员,员工能进能出,管理层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民营钢铁企业普遍这么去做。
十三五期间,这些企业将会继续加强和改进上述诸方面的工作,他们不仅死不了,而且活得比现在好,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虽然新环保法对民营钢铁企业是个挑战,但他们都有思想准备,并不是过不了这个坎。
按新环保法要求达标,民营钢铁企业吨钢成本要增加80至100元。200万吨以上且资产质量较好的企业,特别是300万吨以上的企业都有一定的自筹和融资能力,增加投资6亿元至10亿上环保设施,是能做到的。事实上,现在已经有不少企业开始投资,没有投的也已列入计划。至于产品成本增加100元,这些民营钢铁企业完全有能力消化。
十三五期间,生存威胁最大的主要是 100万吨左右,特别是100万吨以下的企业(不含特钢),这些企业由于综合实力相对较弱,转型升级难度大,合规审查难以通过。另外,由于资产规模小,资金实力不够,环保欠账多,上了环保措施也背不动,这些企业五年间将出局。这些企业的产能7000多万吨。
虽然规模在200万吨以上,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资金链绷得很紧的极少数企业也将出局,包括现在已经出局的企业,估计有1500万吨左右。
再就是地条钢,不论产品质量还是环保,都有问题,十三五期间将全部出局,这部分产能8000万吨。
结论:不含地条钢,十三五期间年产钢将缩减8500多万吨。地条钢本来就不在国家统计范围,但淘汰后,可以为钢铁生产企业释放7000多万吨产能。
四、需要政策支持的几个问题
1、国家十三五计划应保持适度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十三五是实现中国百年目标“翻两番”、小康社会,工业化的最后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与否关系到我国能否越过中等收入陷阱,关系到中央能否向全国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十三五计划意义重大。
为要翻两番,GDP必须达到7%。如前说,当下形势要想保持没有水分的7%难度很大,光靠消费不行,必须有一定的投资拉速和稳定的进出口。投资拉动不能只靠高铁、水利、棚户区改造和房地产等,高铁拉动充其量一年1万亿,房地产已经进入拐点,主要应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城市包括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巨大空间,需要大量的钢材、水泥、建材,但同时这些产业又在过剩,卡在中间的坎是各级政府没钱。如果政府把相关投资政策放宽,动员民间资本投入,问题就能解决。相应地,化解传统产业过剩就更容易。
2、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定要尽快解决。民营钢铁企业融资有两难:一是钢铁企业不给新增贷款,甚至”抽贷”,去年底止已抽贷1500亿元,企业只好向影子银行借钱。二是即使贷款,利率也高于国企,加上影子银行,融资成本高达15%,比国有企业高出近一倍,十八大提出公有经济和非公经济都是国民经济重要基础,生产全要素的竞争应该在一个起跑线上,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3、节能环保投资政策要落实。十三五国家将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但钢铁行业因为过剩而不给新增贷款,企业节能环保项目也被定为“涉钢"项目而不予贷款。其实节能环保的对象主要是传统产业,企业不达标必须上环保,但上环保又不给贷款支持,这是悖论。有关部门各出各的政策,没有人去协调。
4、国内矿山要减税。现在我国铁矿山资源税仍然是按原矿从量计征,一吨精矿征税高达26%左右,这是全世界没有的。去年以来进口铁矿石已降到80美金以下,我国铁矿石都是贫矿,开采成本基本都在80美金以上,受进口矿挤压,现在国内矿山大量关闭,如果按企业数量计,三分之二的企业已近关闭,没有关闭的也是严重亏损。更重要的是,矿山一旦关闭,时间一长就成为死坑,资源的极大浪费。国内矿山都倒闭了,国际三大矿石巨头再抬高价格,形成新的垄断。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减税政策,同时改从量为从价计征。
5、兼并重组要落实退出通道。兼并重组是化解产能的一个措施,但喊了十多年,收效甚微,根本原因是兼并主体没有积极性,没有积极性的原因是兼并主体没有政策支持,被兼并企业和员工退出通道不明确,最后是都在喊口号,谁也不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