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出口钢材9378万吨,同比增长50.5%,其中12月份的出口量为1017万吨,同比增长89%。单月钢材出口量突破千万吨,全年钢材出口量接近一亿吨,月均钢材出口量782万吨,这不仅在中国历史记录上是开天辟地第一次,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史无前例头一回,没有任何国家有如此之大的“钢铁襟怀”。就连老牌钢铁帝国美利坚和日本也都望尘莫及,除非美、日所生产的钢材是百分之百的拿来出口,方能匹敌。
然而,兴奋之后还需要冷静。人们不禁要问:2014年12月份我国钢材出口量高达1000万吨以上,这正常吗?不说别的,只要看看我们的出口价格和吨材利润(不含退税),就知道这种现象不正常,这些出口数据偏离了正轨。我们的钢材出口,已经近乎疯狂!那么,2014年后期国内钢材出口为什么会越来越“疯狂”呢?我们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国内钢材产品供应过剩和钢材出口退税政策的诱导。国内销售不赚钱,甚至销售不出去;国外有市场(更确切地说是有廉价市场),我们的产品有充分的价格优势,受到国外钢材用户的欢迎。虽然从当前生产成本的角度来看,以这种价格出口钢材,国内厂商表面上做的是亏本买卖,但是他们心里清楚,最终他们自己是不会亏本的,而且有着较为满意的利润空间——这个亏空将由国家来填补。正因此,国外钢厂生产的同类产品由于价格高出很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其市场份额急剧缩小,正常生产面临威胁。为此,他们提出抗议,要维护自身的利益不受侵害,要求对中国的这些钢材反倾销。
的的确确,我们的厂商其实真的不会亏本,因为这些出口钢材(含硼钢)在海关结算之后的一段时间之内还要退税,也就是国外同行所说的政府补贴。按照出口钢材到岸价的9%或者13%进行退税(或补贴),折合人民币,每吨少则200余元,多则400余元乃至更高。企业为了生存,只要有利润,出口钢材价格可以压得很低。当前钢材价格已经处于历史低位,并且还在走低。即使是在这种十分“恶劣”的交易环境之下,我们的钢材月度出口量却在“异军突起”,飞快增长,直破千万吨。
出口退税本来是国内出口企业钢材销售的获利点,甚至是“救命稻草”。现在听说含硼钢出口退税自2015年元月1日开始取消,退税率调整为零,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即将消失,国内钢材出口商能不着急吗?然而,光着急是没有用的,政策的制定是国家和政府管理部门的事情。一旦政策落地,人们就得贯彻执行,因此,钢厂和有关钢材出口商需要采取措施去积极应对。可以说,国内钢材出口商拼的就是出口退税,赶的就是这“最后一班车”。
为了规避含硼钢退税政策调整,中国钢材出口商在去年下半年加快了出口节奏,导致出口量在短期内不断快速攀高。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钢材月出口量由上半年的700万吨左右(除2月份由于春节因素的影响,出口量只有480万吨之外,其余月份出口量都超过670万吨,5月份出口量最高,达到807万吨)增加到下半年的800万吨以上(仅8月份出口量778万吨,低于此线)。9月和10月出口量均达到850多万吨,11月飙升到970多万吨,12月更是突破了1000万吨,达到1017万吨。
冷静之后还需要再冷静。据统计,自2009年以来,国内钢材出口比重逐年增大。其中,2009年和2010年国内粗钢分别增长13.7%和11.4%,对应的出口比重却分别只有4.5%和7.0%;2011年,粗钢增长率和出口比重都为7.5%,反映出国内钢材消费量已经开始停止增长,转而出现负增长,而实际增加的钢产量全部转移到国际市场,并且国内市场需求在缓慢萎缩,而钢材出口比重却在缓慢加大。2012年和2013年,钢材出口比重分别为8.1%和8.4%,而粗钢增长率则分别为5.6%和7.6%。只有2014年特别反常,钢材出口比重跃升至12.0%,而粗钢产量增长率却不足5%。这反映了2014年国内钢材市场需求显著下降,国内富余的和新增的钢材产品被大量地转移国外。
“疯狂”大戏已然落幕,很精彩也很无奈。现实是经济“新常态”,我们的钢铁企业包括钢厂、钢贸商、物流企业等等,都应该直面低增长、低效益、低价格、高压力的新常态,要正确认识,努力适应,积极谋变,创新发展;不仅要产品创新,还要结构创新、布局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体制制度创新;敢于引领新常态,实现稳定、持续发展,不再“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