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钢铁协会于2015年6月出版的报告,世界级钢铁企业竞争力最新排名中,共有36家钢铁企业上榜,韩国浦项钢铁公司以7.91的加权平均分蝉联第1,美国纽柯公司和日本新日铁住金公司分别位列第2、第3位,中国宝钢仅排名第22位,较13年前排名大幅下降。
从国别来看,36家世界级钢铁企业分布在五大洲的15个国家,其中印度6家,中国6家(含台湾中钢),俄罗斯4家,美国5家,日本2家,韩国2家,巴西3家,沙特、德国、奥地利、瑞典、埃及、土耳其、阿根廷和意大利各1家。排名前5位的钢铁企业分别来自韩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和巴西。发展中国家的世界级钢铁企业在数量上明显高于传统工业强国,但排名相对靠后。从年钢材发货量来看,36家世界级钢铁企业合计6.7亿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3%,平均规模1861万吨,其中年钢材发货量最大的是安赛乐米塔尔,达到9400万吨。规模排名前5位的世界级钢铁企业年钢材发货量合计1.43亿吨,较2013年大幅增加44%,世界级钢铁企业存在规模进一步大型化的趋势。
图表1 2014年世界级钢铁企业最新排名
从具体企业排名来看,此次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主要来自韩国、美国、巴西、俄罗斯、印度、日本,来自不同国家的钢铁企业由于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区域市场环境、资源能源条件不同,竞争力的表现形式也各有不同,而他们在应对市场危机挑战中的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就在于能够将多年积累的市场和资源的控制能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企业降成本和提高效益的手段。
对比各种竞争力要素,可以发现企业特征表现相对明显:
1、日韩钢铁工业依旧走在世界前列,值得国内钢厂多加学习。此次有4家钢铁企业进入榜单,其中3家位居前10名。尤其是韩国浦项,自2010年以来,已连续6年第8次获得世界最具竞争力钢企的殊荣。继浦项之后,韩国现代钢铁也大步迈进,首次进入前10名,排名第9。日韩钢铁工业发展之所以能一直领先,主要还是日韩企业非常注重产品技术研发,并对现有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进行大胆革新,以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的竞争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高档产品比例高于70%~80%,国际市场占有率高;并且在全球范围内,铁矿、焦煤等原燃料资源控制能力强,保障程度高;另外,加工成本与收益、熟练技术工人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企业持续盈利能力强,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大。
2、中国钢铁企业的竞争力排名大幅下降。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宝钢,从2013年的第11位直接跌落到2014年的21位,其他像沙钢、鞍钢、武钢、马钢排名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核算竞争力排名中,国内钢厂在国际市场的议价能力的评分尤其大幅被调低,这与中国钢铁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低、国内需求疲软、钢材价格不断下滑有很大关系。
3、新兴经济体钢铁发展潜力巨大。印度有5家企业进入世界级钢铁企业排名,在前10名中占有1席;俄罗斯有4家企业进入榜单,在前10名中占有2席;巴西有3家进入榜单,前10位中有1位。这类企业最大的优势是规模适中,有低成本的资源优势和廉价的劳动力,成本竞争力强,中低端产品市场份额大。开始注重国际化发展和下游业务开拓,其竞争力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4、工业化后期的国家依旧实力不减。美国和德国有4家企业进入世界级排名,尤其以纽柯、蒂森克虏伯这样在技术创新能力、加工水平、下游业务等方面有突出竞争优势的企业。其钢铁生产可以满足所在国的市场需求,在国际上拥较大的市场份额,尤其是汽车板、冷轧硅钢、不锈钢,合金钢长材等品种方面;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技术和专利,产品研发能力强;铁矿等原料资源控制能力强;企业资本运作和盈利能力强。
核心竞争力是相对的、动态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世界消费市场格局的变化,世界级钢铁企业竞争力的内涵、要素也在不断演变。规模不在成为推动钢铁行业走强的主要途径。从排名的前十位可以明显看出,很多企业并不具备非常庞大的产能规模,而对比来看,曾今在2006年因为重组使得竞争力一跃排到第3位的安赛乐米塔尔企业,目前已经落后到第18位,可见市场在一定萧条的时候庞大的产能规模反而会拖累企业。2014年的竞争力评比将产能扩张的权重做了下调,并更注重下游业务开拓的评比,可见下游合作是赢得市场的关键。当然,除此之外,降成本、提高创新能力是提高竞争力的永恒追求。反之,国内企业需要深思在国际定价话语权一项评分大幅下降的一块,如何做到既有规模效应,又不至于恶性相争一味地搞价格战,如何通过紧密围绕终端下游,做好品种创新提高市场话语权一块做足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