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型钢铁企业银行借款总量在9月末出现同比下降,这是多年未曾出现的情况。”10月20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屈秀丽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钢铁企业要适应资金紧张的‘新常态’,最重要的是提高盈利能力,同时在资金方面要优化存量、做好增量。”
作好长期应对资金紧张的准备
今年初以来,在国家严控产能过剩行业信贷的背景下,很多钢铁企业出现融资难、资金紧张的困难,成为影响钢铁企业生产运营的主要难题。
首先是钢铁企业银行借款的增长趋势发生了较大的转向。虽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银行长期借款从2011年就开始出现下降,但短期借款和借款总量仍然呈现同比增长的趋势。直到今年6月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银行借款总量出现环比下降,到9月末开始出现同比下降的情况。
据了解,2009年以前的几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银行借款的年增长率均在20%以上,2010年以后增长率有所回落,但也保持在10%左右,2013年全年的增幅仍然达到9.68%。但今年初以来,银行借款的环比增幅呈逐月减小态势,全年可能出现负增长。
从钢协对十几家银行借款下降较多的钢铁企业的了解情况来看,这一现象的成因主要是有主动和被动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在银行贷款利率较高的背景下,钢铁企业为了减少财务费用,主动压减银行借款数量;另一方面,银行对于钢铁行业的信贷收紧,对企业扩大贷款规模、到期续贷的管控较为严格,客观上增加了钢铁企业贷款的难度和成本。
“两方面因素兼而有之,主动减少银行借款的钢铁企业所占的比例还更大一些,如一些大型钢铁企业集团银行借款同比下降幅度均在10%左右。”屈秀丽说,“这说明,钢铁企业正在主动适应资金紧张的外部环境。”
其次是国家严控产能过剩行业信贷政策也使部分钢铁企业的融资更加困难。一方面,在国家政策的调控下,得到政策定向支持的小微企业、涉农贷款等明显增加,挤压了受到政策限制的钢铁行业的贷款额度;另一方面,即便是在钢铁行业内,银行也采取了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贷款额度向生产经营状况较好、信誉良好的大型国有钢铁企业倾斜,而其他企业的贷款额度则会相应减少。
“没有效益、负债率高、环保又不达标的钢铁企业,肯定是银行压缩贷款的对象。按照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规律,这些企业将逐步被市场所淘汰。”屈秀丽说。
屈秀丽指出:“短期内,银行业对钢铁行业的信贷政策不会出现大的变化,钢铁企业要作好长期应对资金紧张的准备。”
现金流趋紧的内因值得警惕
所谓企业的现金流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生产经营产生的现金流,二是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三是筹资活动形成的现金流。从今年的情况来看,这三方面构成均出现不利的影响,导致钢铁行业的现金流更加紧张。
一是大部分企业钢铁主业仍处于亏损状态。今年钢铁企业盈利状况有所改善,但盈利能力仍较低,盈利主要集中在宝钢、沙钢等大户,其他绝大部分企业钢铁主业仍然是亏损运营的。在亏损的状况下,钢铁企业的现金流每周转一圈不但没有增值反而出现减值,生产经营的所需资金在流转中难以得到有效补充,这是导致钢铁企业资金困难的根本原因。
二是产成品资金占用明显增加。今年初以来,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产成品资金占用出现明显上升,主要是来自市场的压力所致。
由于供大于求持续发酵,钢铁企业销售不畅,产成品出现滞销;再加上钢贸商遭遇信贷危机,资金较为紧张,其库存和资金蓄水池的作用明显萎缩,钢铁行业产成品库存出现明显的由社会库存向企业库存转移的趋势。截至9月末,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比年初增加了约150亿元,增幅9%左右。
三是应收账款明显上升,新的三角债风险正在形成。9月末,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同比增长16.78%,远高于去年同期3.03%的增幅。在市场供大于求、企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钢铁行业坚持多年的“不付款不发货”原则正在逐步被打破。“产成品毕竟还在钢铁企业的手中,但应收账款相当于在不给钱的情况下把产品给用户使用,主动权已经不在钢铁企业手里,面临损失的可能性更大。”屈秀丽说。
与此同时,应付账款也出现明显增长。9月末,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应付账款同比增速也达到10.97%。虽然应付账款增加有利于缓解钢铁企业的资金困难,但将使钢铁企业的商业信誉、原料供应等受到挑战,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新的三角债风险正在累积。
对此,屈秀丽呼吁一定要避免形成新的三角债。“钢铁企业不能为了争夺那点市场份额,使应收账款大幅增长,结果产品价格降下去了,钱却没收回来。在整个制造业资金都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在未来有很大可能成为钢铁企业的损失。”
四是企业在建工程、对外投资规模较大,也是引发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因素。9月末,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有在建项目5000多亿元,这部分资金在建设过程中难以带来收益,而且还需要继续投入资金续建,庞大的在建项目规模导致大量资金长期处于被占用状态,严重压缩了钢铁企业的现金流;对外投资3000多亿元,平均收益率在3%左右,虽然高于钢铁主业的利润率,但仍远低于银行贷款利率。此外,一些投资甚至存在收不回来形成损失的风险。
“从企业的运营来看,资金紧张比效益下降更可怕。”屈秀丽说,“今年初以来,多家钢铁企业出现债务违约等问题,警示了钢铁企业现金流断裂的风险。”
优化存量、做好增量缓解资金压力
“资金紧张的根源,在于钢铁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差。”屈秀丽指出,当前,最重要的是通过转型升级恢复企业的盈利能力。“盈利是补充企业现金流的最重要手段。钢铁企业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快改革,通过品种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强化管理等措施,提高自身运行质量和效益。同时,要盘活存量,做好增量”屈秀丽说。
面对资金紧张、财务费用上升的严峻形势,钢铁企业采用各种方法缓解资金压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值得相互借鉴。
缓解资金困难,首先要解决存量问题,重点是减少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
今年初以来,钢铁企业在存货资金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在原燃料库存占用资金方面效果明显。如扣除产成品之后,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存货资金占用同比是下降的。尤其在铁矿石库存方面,过去钢铁企业习惯于备货、冬储,库存量经常达到2~3个月的用量。但这种现象今年明显改观,多数企业将铁矿石库存维持在正常生产的较低水平,大幅压缩了铁矿石资金占用,也避免了在今年铁矿石价格大幅下跌的过程中出现潜亏的风险。
在资金管控方面,河北钢铁集团、太钢、包钢、马钢、酒钢等企业通过成立财务公司,实现了集团资金的集中管理,大量减少了分公司的资金占用,减少银行贷款,使集团整体的资金使用效率大幅提高,同时也使财务费用明显下降,在缓解资金困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部分钢铁企业对在建工程和对外投资进行了清理。一方面,在建工程还需要继续投入资金,对钢铁企业压力很大;另一方面,在当前的市场情况下,在建项目投产之后能否不亏损还是未知数。“因此,企业应该重新审视当前的在建工程和对外投资,不该上的项目就停下来,没有回报的投资就收回来。”屈秀丽说,“很多钢铁企业已经开始进行这项工作,今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在建项目投资总额较去年没有出现明显上升。”
在优化资金存量的同时,还要做好增量。
除了从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手段,钢铁企业也采取了诸多直接融资的措施。“近两年,很多钢铁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融资租赁等进行融资,对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屈秀丽说。
同时,钢铁企业海外融资的渠道也在拓展,不少企业通过在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成立的公司从当地银行机构进行融资,充分利用海外相对宽松、低成本的资金。此外,部分钢铁企业通过与国外企业合作,也拓展了融资的渠道。
还有一些钢铁企业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资金,扩大了资产总额,增加了企业的资本金,同时降低了自身的资产负债率。“国有企业改革下一步的重点将是股份制改革,吸引民营资本、外资和其他资金注入到国有企业中,这也有利于缓解企业自身的资金压力。”屈秀丽说。